1 ) 港片依舊是動作的經典。
只有香港人才懂得香港的文化。眼見日漸萎縮的香港動作電影業,真TMD心疼。
mlf@xv-ii.com
2 ) 好電影·三十年
通??赐暌徊烤实钠?,第一時間我就會到豆瓣的相關頁面看評價。多半看到的都是五星閃耀,叫好聲一片,也就一次次證明了我的品位很土很豆瓣。
《雜家小子》偏偏有些意外,只有不多的幾條好漢看過,而且評價以“還行”居多,無一五星。這情形讓我有一瞬懷疑了自己的選擇,只好靜下心來在腦中重過一便畫面,還好,結論依舊是這是一部好電影,功夫喜劇的標桿。功夫喜劇,這個黃金期港片的產物,顧名思義就是半篇兒功夫,半篇兒喜劇?!峨s家小子》這兩篇都做足了功課,還有一個靠譜的故事起承轉合,不給高分都不成。
一對兒混混兄弟,原本也生活愜意,逗點兒坑蒙拐騙,打架斗毆的樂子。后又遇猛人授業,習得花拳繡腿,更是威福百倍。誰料突生奇變,兄長慘死,小弟再歷一番寒徹骨,終得報仇雪恨。短短92分鐘的劇情,完全沒有冷場,幾乎每5分鐘就有精彩的對打: 蔡李佛收拾賭場打手,哥倆被賈午刀教訓,修習花拳繡腿并找人練靶,合力迎戰漆友,捕快蔡李佛對賈午刀洪拳,猴拳練功,雙殺boss蛇拳。大大小小十余場動作戲毫無重復,元彪,梁家仁,劉家榮,洪金寶等人對這些融合了武術和京劇的動作設計駕輕就熟,每一拳每一腳都清晰呈現,展現出了一種近乎寫實,又有幾份寫意的爽快動作場面。至于逗趣的光頭麥嘉,輕松隨心的包袱(個人最欣賞神打的五字真言)更是為本片作了精彩的補充。經典動作戲劇就此誕生,其水準當在同期的《蛇形刁手》《醉拳》之上。稍微有些不滿意之處算是結局的boss戰吧,以多打少,不夠那么百分英雄。
最后說說主角元彪,成龍的小師弟,在做了幾十部替身或是龍套之后,第一次出演一號就在本片中特別是被洪胖殘酷折磨練功那段,充分亮出了扎實的動作功底。從此紅透銀幕,風頭一時無讓成龍。轉眼三十年已過,最近看到元彪亮相恰巧也是同成龍合作的動作喜劇《寶貝計劃》。三十年間香港電影或喜或悲,都已是過去了。
3 ) 對成龍帶起的動作喜劇一次模仿
還是成龍民初片那一套,一個善良而又小聰明的“少年”,遭遇強敵受挫,再遇到類似乞丐一樣的隱世高手,學藝,再戰強敵。在動作中加入點喜劇。只是連愛情也不加一點就味道寡淡了些。
當鋪這段有點好玩。麥嘉那時候還沒有冒起,但演戲已經有了后來光頭神探的影子。
第一個師父是個逃犯,這個算一新點。
洪金寶的捕快師父在重復蘇乞兒這類形象。
4 ) 元彪主角首秀
在此片之前,元彪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演師兄洪金寶電影,與成龍的笑拳怪招屬于同期作品,但是個人覺得無論在配樂,剪輯,武打設計,劇情,還是配角方面都強于笑拳怪招,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元彪身體柔韌度和動作的流暢方面要強于成龍,但是票房仍不及笑拳怪招(笑拳怪招是當年的票房冠軍),不解之余,只能將其歸因于那個時代注定是屬于成龍的吧。
5 ) 功夫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功夫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演員,場景和電影作品了。時代不一樣了,再也回不去了,不管是武術的傳承還是精神都已經消失。真悲哀!看看現在的小奶生,隨便在地上擦一下就要發個朋友圈博取下同情,動幾下就喘不過氣來。想拍這種電影,再也不可能了。以后就只能看特效電影,看動畫片了,想想就恐怖!
6 ) 元彪之光
上個世紀的功夫片,大多數的影評,都集中在當時如日中天的成龍身上。功夫喜劇的風格確實是成龍先行一步,是影史上實實在在的創舉。到今天,提到上世紀功夫片,也多聚焦在洪金寶和成龍身上。少有人提及,在當時,元彪,洪金寶,成龍并稱為三巨頭。那為什么元彪占一塊呢?其實這種細分,是按照武打風格來區分的。元彪是有自己的武打風格的。他不同于成龍的技巧安排,也不同于洪金寶的傳統藝能。因為元彪的身材纖瘦矮小,所以武打風格各家偏重華麗炫酷。比如這部片里的連翻跟頭,跳繩套路。輕盈飛踢不勝枚舉。所以要定意元彪的風格,華麗靈動是比較合適的形容詞。
今年出了個紀錄片叫《龍虎武師》,偏重講了洪金寶這一支的特技武術指導。但是無論是刨掉成龍這一班人馬的貢獻,還是刨去元彪這個被遺忘的高光亮點,都是不完整的。要記錄那個時代的功夫電影,元彪是跳不過去的一座高山。
讓黑心當鋪吃了啞巴虧的騙子兄弟,第一次釋放真心拜師習武,就遭遇了心狠手辣的江洋大盜,還搭進了大寶的性命?這算是有意為之的因果高諷,還是無心插柳的情節俗套?不管怎么說,乞丐師傅依舊是那個時代港產功夫片解決問題的法寶神燈!動作上保持住了基本盤,雖說缺新倒也不賴。角色塑造乏善可陳,除了李海生蹬腿前的“多包塔”!
我居然看著火星想這是不是田俊——胡子何嘗不是一種發型(hairstyle)?前半一度對雙寶耍寶看不下去,劉家榮露出邪手之前以為是傳統的老師父規訓小子片,剛硬對靈巧。動輒超五分鐘的練功和打斗,頗像印度歌舞片,追求視覺聲音的律動。后半練功復仇大賣元彪的好腰力,筋斗翻得天花亂墜,師兄弟打猴拳就顯得出洪金寶喜劇上活靈活現。老片子找塊空地兩個人打半天是很省了,最省的還是鐘發,先演小販,再演賭場打手,后面還要客串大眼路人
功夫是亮點,劉家榮、洪金寶、元彪、梁家仁
星空衛視 = =
我爸以前的VCD-o-現在還有呢~~另外跳長繩的那段還算經典吧~
非常牛逼的動作 速度有點慢但是質感強力 大小武生都是熟臉兒 麥嘉的保安隊長非常亮 本片重點在于拍攝很寫實 無布景假景 化妝服裝配音超級臺灣武俠范兒 典型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港臺動作片
前半部喜劇片笑死;后半部動作片,元彪和洪金寶看起來是真有武術底子
七十年代末的小子學藝諧趣功夫片,洪金寶限于體型只能演師父,推出元彪來當主角的小子。元彪的身體條件真厲害,腿功、翻跟頭、跳繩,樣樣都是真功夫。但這片子的編導演畢竟是洪金寶,也想著要多露些功夫,結尾大戰反派就需要是二打一,而不像成龍是一對一單挑。
開場居然用《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陳勛奇好雷。梁家仁搞怪只算盡得本分,元彪是特別推介,嘿嘿。王光裕扮娘娘腔,寒。
還是自己打的帥,兩人對招因為總用固定鏡頭,慢的有點假了
老功夫喜劇電影中的喜劇都拍得很有趣,完全不過時,還有一種復古美感,而且我覺得反派老師傅好帥啊,那種高手的氣質果真不一般。想看元彪于是隨便點開看的,沒想到很好看,這些老片就是看得人少了,不然肯定過7.5。
現在兩兄弟吃白斬雞的鏡頭成為治療厭食癥的不二良藥。
喜劇部分應該是劉天賜包攬的吧,動作戲沒的說,洪金寶才是真正的雜家宗師,雖然是戲曲出身,但各路拳種均有涉獵,為日后做動作導演打下堅實基礎。洪金寶和師弟們早期電影大多是傻小子學功夫報仇的套路,雖然有套路,但是動作設計的非常好看,更多展現動作演員的童子功,這與以前的功夫片有很大不同,本片元彪跳大繩部分就很明顯有戲曲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梁家仁一個功夫速成的天才,在片里的動作干凈漂亮也完全不輸元彪,賭場從桌子底下一直翻出來的橋段真是厲害!最后2v1的部分設計的猴拳觀賞性很強了,猴子也真是學的像??難為洪金寶這么大體重基數還要上竄下跳的??非常精彩的電影。
元彪做主角的第一部戲,洪金寶導演兼武指,電影武戲占9成,劇情及近于無,79年,處處都是探索中的動作片。
樸素直接,插科打諢,逗趣捧哏。功夫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
元彪主演的首部電影,人物有趣(尤其是麥嘉的光頭警察),笑料十足(以至于悲慘環節被完全沖淡)。比起洪金寶前幾部作品,本作中的功夫喜劇可謂成熟不少,雜技式的動作也成功的更替了李小龍的英雄感,尤其是兄弟倆的動作配合戲,好看又好笑,觀賞性很足。當然劇情還是很薄弱的,不過也沒誰在乎這個了吧
文戲武戲同樣精彩,演員動作配合的表情細節真是到位。
#影評#從頭打到尾,花拳繡腿,跳大繩,瘋猴拳,招式稀奇古怪,很有趣味性的功夫片,當年元彪初出茅廬,身手不凡,已有日后功夫明星風范,洪金寶為小弟做嫁衣,劉家榮難得演一次反派
勉強及格。79年的時候,臺灣的國配版就用“屁精”貶稱gay了啊,想起趙本山還在這上面吃過癟。前半部分是元彪和梁家仁坑蒙拐騙的歷險記,后半部分是二人拜悍匪劉家榮為師,明白狀況以后總是被元彪占便宜的大哥梁家仁身死,劇情變成元彪再跟從乞丐神探洪金寶學武復仇,可視為一個青年成長的故事,《雜家小子》倒也是江湖來江湖往,全片展示了多種武術的修煉,穿圓底鞋、膝后頂竹簽空翻什么的,元彪在跳繩環節也展示了過人的靈活性,不過洪、元二人的猴拳戲份實在是多了些(不知六老師對這二人的猴戲怎么看?)。洪金寶的這部片子編制上還是很現代的,在前半部分的騙術江湖中,還展露了他后來打鬼系列的禮崩樂壞的感覺。攝影劉觀偉、副武指林正英,配樂陳勛奇,已初現洪金寶班底的配置了。
童回。硬橋硬馬、一招一式的功夫橋段,諧趣活潑、詼諧搞笑的人物角色,真是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