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2屆法羅島電影節無人知曉場刊圓桌的第3天第1場,我是主持人松野空松 ,第1場我們討論的電影是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一夕風流恨事多》,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一夕風流恨事多》是英國導演約翰·施萊辛格的“廚房水槽”時期代表作,影片曾在1962年的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皬N房水槽”這一概念來源于戲劇,它旨在反對浮華矯飾的傳統舞臺布景,而將日常生活中那些普通甚至骯臟的道具搬上戲臺,觸角伸向了廣大的社會中下層民眾。在“廚房水槽”被正式用來命名這一批嶄新的英國電影時,粗陋、凌亂的布景之上,這些“廚房水槽”導演還有著更高的政治訴求。
場刊嘉賓 阿螞裹
比較普通,但是手比較松就給了三分?!兑幌︼L流恨事多》也可以叫《家庭日記》。
場刊嘉賓 Leo
兩星,說實話這種關于愛情跟婚姻的討論并不見得有多高明,只能說是中規中矩,沒有參透愛情的本質,只有得過且過。
場刊嘉賓 Aurora
首先不喜歡,我就給了兩分。實在是不喜歡這種題材和風格,沒做功課不知道這個導演是個什么人,但是這個電影讓我費這么大勁下載下來,看完實在是有點boring。
主持人 松野空松
你對現實題材,現實主義風格都不感興趣嗎?
場刊嘉賓 Aurora
啊,我看了一下,好像還真是,太現實主義的我評分是都不高,都是家長里短雞毛蒜皮。
第一個問題,這部電影是英國“自由電影”運動的作品之一,他們的風格更紀實性因此站在了實驗性的另一面,因此我們觀看這部電影感覺技法非常普通,但說到現實主義不得不提及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及國內現實主義導演賈樟柯,他們三者間有什么差異?
場刊嘉賓 Aurora
主要是完全不覺得賈導哪里現實主義。
主持人 松野空松
賈樟柯的現實主義其實更魔幻一些,比如他電影中出現的飛碟、火箭。
場刊嘉賓 阿螞裹
賈樟柯的電影我感覺除了早期dv拍的是比較樸素的紀實,后來的都有很多沖突事件在敘事里面吧。
場刊嘉賓 Leo
只看過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說實話我對這種現實主義的題材確實沒有太大的興起,但是《三峽好人》會讓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不僅僅是因為我身處這個環境內,更多是因為我看電影的目的是為了逃離現實,但是賈樟柯會把我拉回現實,比逃離之前跟血淋淋的現實。
場刊嘉賓 Aurora
我覺得賈導無論是選材還是表現手法,都很脫離生活,就江湖兒女的英文譯名應該是叫ash is purest white,是很浪漫主義的。比起來《一夕風流恨事多》這個電影就太無聊了。
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賈樟柯確實拍現實和實際比較多。雖然他也有魔幻現實主義,但他還是很貼近生活的啊,如果說科長都脫離生活了,那國內就真的沒有現實主義了?,F實主義也不是非要道格瑪95吧(一個混淆大概念的動作)。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是的,《江湖兒女》就是一路來的現實主義題材的變化。如果從電影開始到現在現實主義題材一直沒有任何變化早就死了,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創作者對社會生存以及個體的關注,這一點無論是賈樟柯還是肯洛奇都有的,他們風格都不一樣,但都是現實主義導演。
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所以大家對對《一夕風流恨事多》里的現實主義有什么看法嗎?
場刊嘉賓 阿螞裹
我覺得《一夕風流恨事多》更像是家庭錄像吧。
主持人 松野空松
那么什么是家庭錄像?和《非家庭電影》比呢?或者和關注中產家庭的手機媒介記錄的《快樂結局》比呢?
場刊嘉賓 Aurora
如果《一夕風流恨事多》在10年時期,那也是奇觀呈現,所以其實還是大時代大環境決定了觀眾對電影的認知。
主持人 松野空松
家庭錄像我不知道是什么,不過以我的理解,應該是非戲劇性的平淡的家庭記錄,那么不構成家庭形象的,或者家庭形象不是主體的,比如《讓娜·迪爾曼》顯然不是家庭錄像?!兑幌︼L流恨事多》的重點并不是家庭,而更多在角色個體在社會的漂流上,對未來的不定上。某種程度,它甚至和《出租車司機》、《夏宮》是一致的。只是后兩者更浪漫化,戲劇化。
場刊嘉賓 阿螞裹
家庭這艘船也并沒有發揮起讓他們不再漂流的作用。
主持人 松野空松
觀眾對一個環境認識出現錯位,那么一個電影的現實性就會成為奇觀。家庭在這里只是一個幻象,一種人人都認為會是擺脫一切的幻象,其實和當下中國聯系挺高的。
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在“廚房水槽”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來自工人階級的年輕人,雖然收入尚可、不愁吃穿,不至于像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那樣有隨時失業、流落街頭的危險,但固化的階級差異和難以上升的薪資收入,讓這些年輕人滿腔憤怒,期待改變。這些不滿現實的年輕人,即是與“廚房水槽”聯系緊密的“憤怒青年”形象。你們覺得《一夕風流恨事多》的主角們和憤怒青年有什么聯系嗎?
主持人 松野空松
沒有,反而是我上影節看的一部意大利電影更有憤怒青年的感覺,叫《浪蕩少年時》。其實主角并沒有像《偷自行車的人》那般活不下去,這里雖然窮,但是生活能活下去,沒有所謂病重,但是主角是一群青年人,他們游蕩,無所事事,同時又非常不滿。
在那個時期的憤怒青年中算是比較收斂的。網上流傳的字幕大體看看能理解,細節處就有不少杜撰和牛頭不對馬嘴的翻譯。
沖動的懲罰,其中多少都能理解,不過這個結尾還真英式
下了9年,終于看完了。全世界適用的劇情,男人腦子里只有sex,女人腦子里只有情。男人只想玩玩,一時爽一爽,女人傻真心,奉子成婚,還不算渣男,知道挽救婚姻,沒有始亂終棄。
片子一針見血的反映出當代人關于愛情和婚姻的心理和現實困境,很驚訝六十年代的英國電影居然如此貼近當代天中國國情。
60年代英國奉子成婚的故事,拍得中規中矩
這叫中國家庭情何以堪~上海老公們情何以堪噢
為竟如此貼合當代天朝現狀震驚,典型而簡單的家庭倫理戲劇沖突卻奏效地帶來強烈的代入感,男主阿蘭·貝茨的演繹傳神到位,其父如一把鑰匙般舒緩節奏、解決問題的存在,反倒顯得男主未作出有效的實際努力像個巨嬰好在聽取有益建議才以光明尾巴結尾。退一步想,若不性壓抑、有保護,或許一夜風流無恨事?
這個男人的本質和他兜里的那本小冊子一樣,婚姻不和也不是因為不存在愛情而是性壓抑。我好奇怪老外居然也會性壓抑?老外居然也會因為搞大了肚子而逼上梁山?這個片可是金熊獎,不會只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一致吧?還有,片子的中文名一定是哪個經歷文革的老學究有感而發隨手起的。
三星半。英國自由電影運動時期的作品,但寫實像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手法又接近法國新浪潮。半世紀前的英國愛情、家庭故事照進了中國當代的現實。
這片子太詭異了。一群英國人糾纏著孩子、房子、與配偶的長輩的關系那些事兒,上班的公交車還那么擠,簡直了。。。
相比其他英國同期的“憤怒電影”,這部的沖突的發生和解決都簡單很多,當然也有可能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讓人有代入感,這個故事放在任何時代和地域都成立,更別提那個宇宙普適的丈母娘了。。。 難怪這是肯洛奇最喜歡的英國電影之一,很顯然受到了不少影響。 #修復版
丈母娘多奇葩
施萊辛格的處男作.體現出典型的憤怒青年派作家的思維.與憤怒的回顧有近似之處.但勝在清新啊!STAN BARSTOW的小說改編.ALAN BATES太帥啦!!
大俗的譯名幾乎點出了所有,一朝爛漫遭猶豫、徘徊侵蝕。Alan Bates把男人的形象和心態琢磨得很好,平常心但多舛地戀愛,而婚姻是之后相斥的另一回事,凄凄切切不合但只能結合了
影片的故事再簡單不過,可片子里的情節對于垮掉的80后又如此應景?;橐雠c愛情總是相背離,就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即使無奈也要接受。阿蘭貝茨的每一個表情都詮釋的很到位~
女主演非??蓯?,畫面優美。
愛情與婚姻,房子與生活,年少輕狂,成長陣痛,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必將面臨這些問題,不論過去現在抑或國外國內。這種普適性的命題很容易引起共鳴,影片略帶灰色的“光明尾巴”倒也顯得順理成章,因為生活總要找到一個出口。片名取得非常藝術,其實倒不如直譯的《愛情一種》更有感覺。
貧賤夫妻百事哀,年少時的受不住引誘的放縱,換來無法回避的婚姻家庭壓力。工作、同事、妻子、岳母……沒有標志性的壞人,痛苦的是生活本身,這個話題延續至今,依舊讓很多人感同身受。
一夕風流恨事多1962.720p.BluRay.x264-GHOULS
資料顯示影片屬于廚房水槽現實主義的力作,但仍然可以從里面看到男權主義。男主人公似乎只是被女主人公的外貌所吸引,然后因為生理需要而發生關系,卻逐漸對女生開始冷淡,搞得女生在深夜的巷角、男生回家必經之路截住他,追問還愛不愛她。結婚也似乎因為女生懷孕?;楹蟮牟豢?,男主將原因歸結到岳母